徐州工程学院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徐亚峰发布时间:2020-04-07浏览次数:915


中共徐州工程学院委员会文件

徐工院委发〔2020〕8号


徐州工程学院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攻坚之年,本年度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校各项任务落实,以敢闯敢干的拼搏干劲,奋力开启徐州大学创建的新征程。2020年学校的重点工作是抓好十个方面,推进30项任务

一、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压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教育工委的部署安排,在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坚决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全力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任务。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组织保障、底数摸排、分类防控、服务管理和宣传引导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与科普宣传,切实提高师生疫情防控意识。全面提高学校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教学、工作、生活的良好秩序。注重用疫情防控实践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为主题,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时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巩固和扩大在线教育教学、智能化管理服务等工作成果。

二、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3.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主题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断加强学习,切实提高站位,努力锤炼本领。以基层党委为主体,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对主题教育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4.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把学习中央和省市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站位,切实做到学用结合、融会贯通。加强政治理论建设,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形成“课程思政”科学化、系统化体系。加强思政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素养。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提升正面宣传引导实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各类自媒体管理,全面加强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校报校刊、出版物等阵地管理。抓好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切实提高干部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6.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二级学院调整情况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制,完善二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严格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委会议议事决策制度、“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结合“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项目,继续推进“一院一品”党建创新项目建设。继续深化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7.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落实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贯彻《徐州工程学院中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继续选好用好干部。健全、优化二级学院和党政部门领导班子结构,选好配齐处级岗位空缺干部,增强整体功能。坚持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干部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适时启动学校科级干部选拔调整工作。继续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干部队伍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档案日常管理、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等工作。

8.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巩固市委巡察整改成效,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强化日常监督,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抓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按照《中共徐州工程学院委员会巡察工作暂行办法》,启动党委首轮巡察工作。加强廉政教育,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政治生态。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完成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工作。

9.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加大对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工作的指导,支持各民主党派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推进统战“同心工程”,完善民族宗教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做好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做好教师荣休、新教师入职宣誓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建设。召开校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团员教育引导,完善学生组织建设。关心老同志生活,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关工委工作。

三、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大力推进徐州大学建设

10.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各项子规划,做好规划的考核、验收,力争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组织多层面调研论证、召开多领域工作会议,为“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各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规划。

11.扎实推进徐州大学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落实《徐州大学建设方案》,根据时间表、线路图,分解创建任务,强化考核,逐项抓好落实。根据“市政府2019年第3号会议纪要”精神,积极争取徐州市的大力支持。根据“大学”设置标准对标找差,进一步完善各项办学指标。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按照硕士点要求布局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实力、强化特色。

12.做好学院学科专业调整后续工作。进一步理顺二级学院和学科专业,形成符合徐州大学建设要求的组织架构。完善人财物配置,发挥效能,确保高效运转。强化分类指导和统筹协调,适当扶持新设学院,力争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13.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召开第五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教改班”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行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14.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对标教育部“双万”计划建设标准,建好建强一流专业,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培育工作。根据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申办新专业,调研制定专业退出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两个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筹备工作。全面开展一流课程的培育遴选,推荐参评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完善课程质量评估;进一步强化教学督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推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强化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制定产业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实质性推进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用好专项建设资金,切实提升学校实习实训环境,打造具有关键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实习实训平台。

五、打造学科特色,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5.切实加强科研与学科平台建设。落实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科研工作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强化申硕目标导向,全面推进“有效科研”。推进学科考核和动态调整,聚力打造3~5个学科高峰。新增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单位2~3家,在校培养研究生达到60名以上。

16.打造高层次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做好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指导及论证工作,争取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35项以上,师生发表高质量论文200篇以上。力争获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产学研示范基地产业联盟项目,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以上,获批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加强成果管理,授权专利数500件以上,横向课题经费1000万元以上,专利成果转让费60万元以上。

六、完善人才引育机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7.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调整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价政策和待遇标准,提高人才引进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好人才招聘宣传工作,丰富宣传载体和手段,调动二级学院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与质量。将人才引进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完成引进指标的同时,侧重加强对优先发展学科人才的引进,争取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上有突破。

18.抓好内部培养与服务。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探索教师分类聘用、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办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和创造力。加强实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实验技术人员能力素养。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加强考核管理,完善绩效优先、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机制。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着力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打造高水平团队。强化人才服务工作,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与事业留人相结合,为高水平人才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

七、强化育人实效,全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9.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构建“全校一盘棋”的学风建设工作格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强化学生考研的引领助推作用,实现总体考研录取率13%以上。深入推进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建设,修订完善课程教学、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表彰激励等实施方案。抓实高端竞赛,备战“互联网+”“挑战杯”国赛,培育“创青春”项目,争取实现新的突破。

20.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项目孵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凸显“互联网+创新创业”特色,打造“以平台为支撑、以项目为引领”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模式。推进“创新创业导师库建设”工程,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省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升级,促进“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深度融合。

21.大力提升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完善招生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联系走访,加强生源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生源质量。重点以线上形式推进就业市场、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高质量推进毕业生就创业。开展网络招聘、线上课程辅导、线上办公等工作,建立服务、教育、指导、管理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体系。

八、积极拓展各方资源,稳步提高开放办学与社会服务成效

22.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空间,巩固与现有合作院校的良好交流,推进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教师队伍、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进修。大力推进合作办学项目,启动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工作。坚持国际化办学,量质并举提升留学生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教师海外研修和学生出国(境)访学,调研筹建汉语国际培训中心。增进国际文化交流,扩大学生国际夏令营、冬令营和文化体验交流项目。完善教育国际合作网络体系,建设好两个中外合作办学省建设项目。

23.推进开放办学成效。加强与兄弟高校的交流,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高质量开展校地合作,与中石化徐州管道储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深化与徐矿集团、徐工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统筹做好非学历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培训体系,办好徐州汉源女子学院等特色培训项目。加强校友联谊会建设,不断拓展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建设1~2家校友联谊分会。

24.服务区域地方发展。加强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的协调衔接,打造“政府、学校、社会、校友”协同合作的特色化社会服务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城校共生,加强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以成果转化率提升贡献度。加强服务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以高水平决策咨询成果服务地方发展。依托大学科技园,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优质品牌资质,打造区域一流的营商和孵化环境。继续做好“徐州舰”官兵学历提升项目,打造智力拥军特色品牌。在社区流动图书馆开展“选读体验日”“关爱留守儿童”等阅读推广活动。

九、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大学文化品牌

25.推进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交流融合。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开展淮海战役精神和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化“红色文学”“红色话剧”“红色馆藏”三大品牌,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国红色文学系列课程,打造我校红色文学研究与创作的特色亮点。建成淮海地区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26.推进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协同发展。继续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完善专业文化展示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文化活动,将专业文化全面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依托“五个一”工程,打造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书香校园,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推广”品牌特色。开展道德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

十、加强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7.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研究市委党校迁建和徐州工程学院东校区建设工作的纪要》精神,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妥善做好校区置换工作,加快推进东校区建设,按照7月底开工,倒排时间节点,切实做好规划设计、手续报批、招标采购、施工建设等方面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既定建设任务。

28.优化内部治理。完善顶层设计,继续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架构。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防范财务风险。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及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严格资产清查管理,规范开展招标采购工作。提升督查督办效果,运用各类平台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29.改善办学条件。统筹规划办公用房调配,优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虚拟校园卡上线运行。做好分析测试中心筹建工作,优化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打造“后勤服务质量品牌化”工程,加快实现后勤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持续推进校园美化建设,优化“智慧后勤”服务平台,推进低碳校园创建。加强档案管理,优化档案管理系统。大力开拓学报稿源,加强特色栏目建设,优化稿件审校流程。加强图书文献工作,继续打造特色文献资源体系。

30.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落实安全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处理工作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校园管控和校区置换过程中城南校区的安全稳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水平。开展“师生满意食堂”创建活动,启动“中央厨房”全面运行。丰富师生文体活动,加强对教职工人文关怀、精准帮扶,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拓宽校医院业务范围,改善师生员工医疗条件。

 

 

中共徐州工程学院委员会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20204月2

 

 

中共徐州工程学院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4月2日印发